做一个用脑用心用情的教育者
——读《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有感
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李海玲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毫无经验的新手教师,经常会碰到有学生不服自己的时候,那种无奈无助的情绪常常会使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在这种怀疑与不安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但心中那个怎样才能当一个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教师的渴望却从未间断过。
有幸在一场培训中遇见了一本书,叫《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突然像找到了人生方向。《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是一位有着32年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普通中学老师,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在琐碎忙碌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点滴的教育小事中思考学生的心理特点,归纳教育方法使自己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变得不平凡。她的教育理论深受我们年轻教师的喜爱,书中一个标题谈论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读完这本书,有些许触动和感悟。
用“脑”去思考教育。文中有几个例子印象深刻,如军训与学生共同淋雨训练和解决因公丢车事件,她用自己的敬业精神、良好品格、知识结构、高雅气质和幽默谈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我们教师本身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它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争取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引导学生。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方面的不足,但我缺少的是经验,却绝不是热情,我会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尽量去弥补我经验的不足。
用“心”去品味学生。关老师关于师生间理解的“时间差”提法,我觉得非常好,教师只是比学生先学了几年知识,所以比他们懂得稍微多一些的普通人而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讲过好几遍学生就是不会呢?考试就差告诉他们答案了,还考成这样子”。我常常对学生抱有过高的期望,往往失望也会很多,在看了关老师的这段文字之后,我的心似乎就放宽了些,作为教师我们整整比他们多学了至少十年的知识,并且在这个专业领域上钻研了许久,运用起来自然自如得多,其实学生们正在不断犯的错,何尝不是我们当年作为学生也产生过的疑惑呢。如此一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就不再钻进死胡同,而是能够站在一个高度上思考问题,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用“情”去感化孩子。高一我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工作,但两个班学生上课状态却千差万别,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上我的课特别沉闷,我曾一度怀疑为什么同样的老师上课效果差异这么大,然后我做了一件特别微小的事情改变这一状况,期中考试前我检查那个班的笔记,并在笔记中给每位学生写了一段话。没想到等我再去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有了很大改变: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告诉我,我是中国好老师,他们从未想过“副科”老师会如此重视他们且做到了人人有份。那一段时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高,上我的课也很积极,下课找我问问题和我交心的学生也增多了。从那一刻起,我体会到了关老师提到的用情去感化孩子,我始终相信将心比心,所以我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乐趣,那是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才能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入或者瞬间迸发。书中给老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促使我决心做一个用脑用心用情的教育者,正确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过错,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对自己多一些反思。
教育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大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将在意义非凡的平凡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奋踏实的工作。只要我们把每一件教育小事做精,把每个教育细节做亮,就有可能成为让学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