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王有为
入职近两年,这学期我与《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结缘,刚拿到这本书被“温度”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心里疑惑不解——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带着这个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一些是从教师的角度,有些文章是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细细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是经常会遇到教育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同时也会常常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传道、授业、解惑”经常在耳畔响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做到“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的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学生到底要怎样教育呢?
首先,从内容上看,本书是一位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观察与行动。本书重点展现了作者方华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与教学、课堂与管理、教师与学生、学校文化与家校合作等相关问题的独特感悟与思考。书中,方华老师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美丽期待”将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让老师和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得为方华老师的观点点赞,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基于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解决方案和采取的策略,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他有大量的实践、阅读、思考和写作,这也会激励自己去积累经验,多阅读、多思考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其次,教育的温度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如老师的一个微笑,像阳光一样,能照亮学生心灵;如老师的一句评语,像一股洪流,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如老师的一个关心的眼神,为学生的心田流入一股暖流。当学生看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或者读到这样发自内心的语句时,心里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动力?怎能不升腾起一股股暖流呢?
最后,教育应有温度,每位教师心里都有一个“温度计”,用这个温度计细细测量孩子们的“体温”,看他们处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触。不仅要欣赏、赞美、肯定的眼光去看他们,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性格,激发他们新的进步。对那些低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激励、关注的眼光去看他们,经常给他们鼓励、打气加油。也许教师一个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会触碰到他们敏感多疑的内心,也许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就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再次恢复到常态。时刻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发展,积极帮助他们做出调整。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过错的一再重复。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良好的家校合作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评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