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引新至善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这句话正是对中国“和”文化理念的具体阐发。旨在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引新至善”出自《大学》中“臻于至善”的化用。《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投向人间,亲身走入人群社会,亲近人民而为之服务,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引新”是吸纳积极的、新鲜的,“至善”是追求更加完美。我们秉承的办学理念实: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只要愿意共存共荣,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建立共识,以达到“和”的目的,追求更加创新和完美。
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全教会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确立了“和而不同、引新至善”的办学目标,坚持“和而不同,引新至善”的办学思想,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和美至善的育人环境。